枇杷1 枇杷2 枇杷3  

     枇杷原產於中國大陸,為薔薇科枇杷屬的暖溫帶常綠喬木。目前已知該屬中有30 多個種,目前僅有普通枇杷一種作為經濟利用廣泛栽培,目前全世界之栽培品種均由普通枇杷經改良選育而來。

  台灣早期栽培之品種都是由先民自大陸引進經實生繁殖而來。早期栽培之枇杷分布在中北部,果肉薄、呈白色或黃白色、果粒小,經濟價值不高。日據時代日本人引入果粒大、橙黃色之"茂木"等品種試植於台中縣太平市頭汴坑磨仔墩,結果頗為成功,是目前台灣枇杷經營之濫觴。

 

土壤與施肥灌溉管理

 

土壤管理

 

  枇杷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一般砂質或礫質壤土、砂質或礫質粘土都能栽培。但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含腐植質多、保水保肥力強而又不積水的土壤為最佳。枇杷對土壤酸鹼度的要求不嚴格pH 5.0~8.5都能正常生長結果,而以pH 6左右最為適宜。

      枇杷品質最好也最早是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區域,因為夏季雨水多、氣溫低、營養生長旺盛,無法順利花芽分化,冬天時又有寒流霜害,均不利枇杷生育;再者北部因開花晚、生育期中降雨機率大、低溫時間長、生育期延後碰到梅雨及其他水果競爭機會突增,所以也不具競爭力。枇杷是常綠溫帶作物,若施氮肥或水分過多就會轉為營養生長,於低溫下此一現象益發明顯;低海拔及低緯度區域由於溫度較高有利於花芽分化,但也由於高溫持續時間較久而不利於開花、授粉、受精及著果,結果時間晚,果粒小而多,不具經濟價值。

    在農場試種,由於株數不多所以病蟲害並不明顯。除了果實小、甜度不高不具經濟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假日農夫吳啟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