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健康水果-紅龍果

th  

        紅龍果是台灣近年來發展最成功的新興果樹。仙人掌科的紅龍果原產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在1645年即由荷蘭人引進繁花”種,但因具自花不親合的特性,著果率低,僅能做庭園觀賞,到1983年又陸續引進可自花授粉、著果率較高的白肉種及紅肉種,紅龍果才開始有鮮食的消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表示,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在民國92年即完成紅龍果蒸熱殺蟲技術研發,經日本歷時6年的審查及實地驗證後,終於在99年核准台灣白肉種(Hylocereus undatus)紅龍果輸日;輸出前必須經過46.5℃飽和蒸氣處理30分鐘,再降至常溫的檢疫殺蟲處理,經過處理後,果實仍能保持良好的商品價值,從此開啟了輸日的契機

       紅龍果早期因栽培技術不佳,且品系混雜造成果實品質不一,但近年來在學者、農委會試驗研究單位及農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研發出穩定的栽培及產期調節技術,並紛紛推出新品種上市。目前產地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包括南投、彰化、台中及屏東,栽培面積約在1,000-1,200公頃左右。最常見的有白肉及紅肉品種,白肉種的自然產期為6-11月,紅肉種產期較長,為5-12月。一般7-9月為紅龍果的盛產期,價格實惠,也是最佳品嘗時機,然而由於產期調節技術的精進,在1-5月間的非自然產期也能生產果實,但量少,價格相對較高。

       農委會表示,紅龍果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及維生素,並含有植物性蛋白及水溶性膳食纖維,紅肉種更含有甜菜苷色素,具有幫助消化、降低血壓、血糖、抗氧化等多種保健功能,紅龍果食性偏涼,是夏天消暑止渴的最佳良伴。除了鮮食之外,紅龍果也能入菜、做沙拉,果實亦可加工成果醬、果汁、冰淇淋及果凍等等產品,另,紅龍果因生性強健、病蟲害少,因此施用的農藥也較少,食用安全性高。民眾購買紅龍果時,可挑選果型飽滿、鱗片完整未萎凋、果皮色澤光亮均勻的果實,另外可觀察果萼端的縮口已經轉紅者,表示成熟度足夠,風味及糖度已達到最佳狀態。

       為了提升紅龍果產業的競爭力,農委會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更連續三年在七月至八月間舉辦全國紅龍果評鑑,使紅龍果產業走向多元化,並成為高經濟的果品。

朱堉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假日農夫吳啟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