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火龍果的花2 火龍果 火龍果的花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Hylocereus)或蛇鞭柱屬(Selenicereus)植物果實,呈橢圓形,直徑10~12cm,外觀為紅色或黃色,有綠色圓角三角形的葉狀體,白色、紅色或黃色果肉,具有黑色種子的水果。屬涼性

火龍果原產於墨西哥、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等地的熱帶森林中。火龍果在臺灣栽培較多,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目前已在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以及馬來西亞各地興起,潮汕地區也見有零星栽培,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對火龍果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營養成份與功效火龍果果實大部分都是水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大量果肉纖維,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他命B1、B2、B3、B12、C等,果核內 (黑色芝麻狀種子) 更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各種酶、白蛋白、纖維質及高濃度天然色素花青素(尤以紅肉為最),花、莖及嫩芽更有如其近親 (蘆薈) 之各種功效。 可預防便秘, 促進眼睛健康, 增加骨質密度, 助細胞膜生長, 預防貧血, 抗神經炎, 預防口角炎.增加食慾, 美白皮膚,防黑斑等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火龍果的果肉幾乎不含果糖和蔗糖,糖分以葡萄糖為主,這種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適合運動後食用。但火龍果的葡萄糖不甜導致大家誤以為這是低糖水果,其實火龍果的糖分比想像中的要高一些,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臺灣最早於1945年由荷蘭人引入,早期屬零星栽培,1983年起國人又陸
續引進越南種與紅肉種並加以推廣後,於2002~2003年間達到種植高峰,全臺種植
面積逾1,000公頃,然而因大量搶種、果實品質不佳與栽培技術不成熟等因素,種植面積開始逐年遞減。近幾年由於農業單位之重視及農民在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上日漸成熟,品質大幅提昇,且國內自2009年3月起禁止越南紅龍果進口,及2010年白肉種紅龍果外銷日本拓展成功等因素,紅龍果市場價格穩定,再次掀起種植風潮。臺灣目前紅龍果種植面積840.54公頃,以彰化縣183.55公頃居冠,其次為臺南市108.96公頃及南投縣83.77公頃(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99年度資料)。紅龍果屬新興果樹,雖栽培適應性廣,但農民對於紅龍果栽培均採經驗累積與自行摸索,生產果實品質良莠不齊。

    火龍果具有易栽種、耐旱、高產量、產期長及低農藥等特性,對於環境之耐受
性相對高於其他果樹,也適合進行有機栽培,在全球氣候變遷及有機飲食風潮下,
是極具未來發展潛力的果樹。為提高火龍果品質,除優良種苗外,尚需健全栽培管理技術,以促進紅龍果產業之發展,增進收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假日農夫吳啟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